養老投資
嘉實將養老金業務定位為長期戰略業務,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、企業/職業年金、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老業務 養老投資主頁 |
---|
當人形機器人走進工廠,當智能駕駛重塑交通,當軌道交通網延伸向更遠的邊疆,一場由高端制造驅動的“新質生產力”革命正在中國悄然展開。在這場變革中,一支聚焦科創板硬科技的指數——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指數(000693),成為資本市場矚目的焦點。它為何被稱為“硬核利器”?又如何映射中國制造業的升級之路?
01
解碼指數:高端制造的“創新濃度”
作為科創板七大硬科技領域的代表,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指數從科創板中精選50家市值較大的高端制造企業,覆蓋智能制造裝備、高端設備制造、先進軌交設備三大前沿方向。與傳統的機械指數不同,該指數將75%的權重集中于計算機設備、工業自動化、精密儀器等“卡脖子”領域,而傳統工程機械占比僅5%,堪稱中國制造業升級的“風向標”。
截至2025年3月7日,在成分股構成中,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占比高達68.86%,這一比例高于科創50(44.15%)和創業板指(34.79%)。這些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占比達10.3%,是滬深300企業的5倍以上,展現出極強的創新基因。以人形機器人領域為例,前十大權重股中有五家布局伺服電機、減速器等核心部件;在軌道交通領域,高鐵軸承、信號控制系統的國產化龍頭企業亦被納入其中。這種“高研發、高成長、高壁壘”的特性,使得指數成為觀察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微觀窗口。
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年3月7日
02
政策與產業共振:站在時代的“風口”
近年來,政策層面對高端制造的扶持力度空前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“發展新質生產力”列為十大任務之首,2025年進一步提出“5萬億制造業設備更新計劃”,多地配套出臺專項補貼政策,對智能制造企業給予最高30%的技改支持。這種“中央頂層設計—地方精準施策”的體系,為行業注入持續動能。
產業層面,四大領域正迎來爆發式增長:
①
人形機器人領域
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將提速,成本有望降至20萬元以內,并在汽車制造、智能倉儲等場景實現規?;瘧?,自主研發的柔性關節技術打破海外壟斷。
②
汽車智能化賽道
L3級自動駕駛新車滲透率有望突破15%,本土供應鏈主導的千億級市場加速成型。
③
軌道交通方面
高鐵軸承國產化率已提升至97%,國產產品通過了120萬公里耐久測試,躋身國際一流水準。
④
工業自動化領域
國際機器人協會(IFR)發布《2024年世界機器人報告》,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升至世界第三,工業機器人密度達470臺/萬人,從“應用大國”向“技術強國”跨越。
這些突破不僅重塑產業格局,更讓指數成分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業績支撐——根據WIND數據,截至2025年3月7日科創機械成份股中屬于“專精特新”的企業凈利潤同比(TTM)增速9.88%高于創業板指、科創50成份股中的專精特新企業增速。
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年3月7日
03
為什么值得投?
其一,科技創新的“基礎設施”屬性。 成分股多處于產業鏈上游,為新能源、機器人、智駕等熱門賽道提供“工業母機”。例如,工業機器人關節所需的精密減速器、智能駕駛依賴的高精度傳感器,均來自這些“隱形冠軍”。歷史數據顯示,新能源、機器人等單行業行情中科創機械均有一定收益,指數本身呈現多科技細分行業Beta屬性。
2020年-2025年科創機械、新能源車和機器人行業指數漲幅
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年3月14日
其二,周期與成長的“雙輪驅動”。 作為典型的順周期品種,指數既受益于全球制造業復蘇帶來的設備更新需求(我國通用工業機械設備出口額連續10年正增長),又享受國產替代的政策紅利。截至2025年3月7日,指數市盈率處于相對低位,資產安全邊際較高。與制造業PMI連續5個月擴張形成鮮明對比,估值修復空間顯著。
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年3月7日
其三,科創機械指數具有小市值、高彈性的特點。指數整體市值僅128億,略低于科創100(200億),遠低于科創50(700億)。100億以下的成份股共29只,市值規模在300億元以下的成份股 45只。
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年3月7日
這種“小而美”的特征使其在反彈行情中表現突出,從最近3次底部行情的反彈中均有不錯的表現,彈性非常高。這種特性既帶來機遇,也要求投資者對波動保持足夠耐性。
科創機械指數近5年走勢圖
數據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/3。科創機械指數歷年表現:2020年22%、2021年32%、2022年-19%、2023年-13%、2024年-11%
04
個人投資者如何參與?
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,高端制造領域的技術復雜性和高波動性構成天然門檻。以某機器人概念股為例,其股價曾在一年內經歷62%的最大回撤,凸顯了個股投資的風險。此時,通過ETF布局成為更理性的選擇——既能以較低管理費一鍵覆蓋全賽道,規避技術路線更替帶來的個體風險,又有望享受行業整體成長的紅利。
從車間里的機械臂到飛馳的高鐵列車,從實驗室的精密儀器到智能工廠的工業大腦,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指數(000693)記錄的不僅是中國制造的硬核突破,更是一個國家向“智造強國”躍遷的堅定足跡。當政策東風遇上產業浪潮,當“小巨人”們的創新火花匯成燎原之勢,這場屬于高端制造業的故事,或許才剛剛翻開序章。
風險提示:基金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投資人應當閱讀《基金合同》《招募說明書》《產品資料概要》等法律文件,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,特別是特有風險,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、投資經驗、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。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、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,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。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,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。本產品由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,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、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。
理財課:債市波動下的穩健理財攻略
投資課:為何說這只指數是中國高端制造的“硬核利器”?
2025-03-31 來源:嘉實基金
當人形機器人走進工廠,當智能駕駛重塑交通,當軌道交通網延伸向更遠的邊疆,一場由高端制造驅動的“新質生產力”革命正在中國悄然展開。在這場變革中,一支聚焦科創板硬科技的指數——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指數(000693),成為資本市場矚目的焦點。它為何被稱為“硬核利器”?又如何映射中國制造業的升級之路?
01
解碼指數:高端制造的“創新濃度”
作為科創板七大硬科技領域的代表,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指數從科創板中精選50家市值較大的高端制造企業,覆蓋智能制造裝備、高端設備制造、先進軌交設備三大前沿方向。與傳統的機械指數不同,該指數將75%的權重集中于計算機設備、工業自動化、精密儀器等“卡脖子”領域,而傳統工程機械占比僅5%,堪稱中國制造業升級的“風向標”。
截至2025年3月7日,在成分股構成中,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占比高達68.86%,這一比例高于科創50(44.15%)和創業板指(34.79%)。這些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占比達10.3%,是滬深300企業的5倍以上,展現出極強的創新基因。以人形機器人領域為例,前十大權重股中有五家布局伺服電機、減速器等核心部件;在軌道交通領域,高鐵軸承、信號控制系統的國產化龍頭企業亦被納入其中。這種“高研發、高成長、高壁壘”的特性,使得指數成為觀察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微觀窗口。
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年3月7日
02
政策與產業共振:站在時代的“風口”
近年來,政策層面對高端制造的扶持力度空前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“發展新質生產力”列為十大任務之首,2025年進一步提出“5萬億制造業設備更新計劃”,多地配套出臺專項補貼政策,對智能制造企業給予最高30%的技改支持。這種“中央頂層設計—地方精準施策”的體系,為行業注入持續動能。
產業層面,四大領域正迎來爆發式增長:
①
人形機器人領域
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將提速,成本有望降至20萬元以內,并在汽車制造、智能倉儲等場景實現規?;瘧茫灾餮邪l的柔性關節技術打破海外壟斷。
②
汽車智能化賽道
L3級自動駕駛新車滲透率有望突破15%,本土供應鏈主導的千億級市場加速成型。
③
軌道交通方面
高鐵軸承國產化率已提升至97%,國產產品通過了120萬公里耐久測試,躋身國際一流水準。
④
工業自動化領域
國際機器人協會(IFR)發布《2024年世界機器人報告》,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升至世界第三,工業機器人密度達470臺/萬人,從“應用大國”向“技術強國”跨越。
這些突破不僅重塑產業格局,更讓指數成分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業績支撐——根據WIND數據,截至2025年3月7日科創機械成份股中屬于“專精特新”的企業凈利潤同比(TTM)增速9.88%高于創業板指、科創50成份股中的專精特新企業增速。
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年3月7日
03
為什么值得投?
其一,科技創新的“基礎設施”屬性。 成分股多處于產業鏈上游,為新能源、機器人、智駕等熱門賽道提供“工業母機”。例如,工業機器人關節所需的精密減速器、智能駕駛依賴的高精度傳感器,均來自這些“隱形冠軍”。歷史數據顯示,新能源、機器人等單行業行情中科創機械均有一定收益,指數本身呈現多科技細分行業Beta屬性。
2020年-2025年科創機械、新能源車和機器人行業指數漲幅
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年3月14日
其二,周期與成長的“雙輪驅動”。 作為典型的順周期品種,指數既受益于全球制造業復蘇帶來的設備更新需求(我國通用工業機械設備出口額連續10年正增長),又享受國產替代的政策紅利。截至2025年3月7日,指數市盈率處于相對低位,資產安全邊際較高。與制造業PMI連續5個月擴張形成鮮明對比,估值修復空間顯著。
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年3月7日
其三,科創機械指數具有小市值、高彈性的特點。指數整體市值僅128億,略低于科創100(200億),遠低于科創50(700億)。100億以下的成份股共29只,市值規模在300億元以下的成份股 45只。
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年3月7日
這種“小而美”的特征使其在反彈行情中表現突出,從最近3次底部行情的反彈中均有不錯的表現,彈性非常高。這種特性既帶來機遇,也要求投資者對波動保持足夠耐性。
科創機械指數近5年走勢圖
數據來源:Wind,數據截至2025/3??苿摍C械指數歷年表現:2020年22%、2021年32%、2022年-19%、2023年-13%、2024年-11%
04
個人投資者如何參與?
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,高端制造領域的技術復雜性和高波動性構成天然門檻。以某機器人概念股為例,其股價曾在一年內經歷62%的最大回撤,凸顯了個股投資的風險。此時,通過ETF布局成為更理性的選擇——既能以較低管理費一鍵覆蓋全賽道,規避技術路線更替帶來的個體風險,又有望享受行業整體成長的紅利。
從車間里的機械臂到飛馳的高鐵列車,從實驗室的精密儀器到智能工廠的工業大腦,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指數(000693)記錄的不僅是中國制造的硬核突破,更是一個國家向“智造強國”躍遷的堅定足跡。當政策東風遇上產業浪潮,當“小巨人”們的創新火花匯成燎原之勢,這場屬于高端制造業的故事,或許才剛剛翻開序章。
風險提示:基金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投資人應當閱讀《基金合同》《招募說明書》《產品資料概要》等法律文件,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,特別是特有風險,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、投資經驗、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?;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、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,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。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,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。本產品由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,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、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