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老投資
嘉實將養老金業務定位為長期戰略業務,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、企業/職業年金、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老業務 養老投資主頁 |
---|
今年以來,DeepSeek 大模型開源爆火,人工智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更新迭代,科技股行情持續演繹。在這波科技浪潮中,智能制造領域的多個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,人形機器人、智能汽車、軌道交通等領域不斷涌現新的突破和應用,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。
Part.01
智能制造多點開花
科技賦能多領域革新
今年春晚舞臺上,一群穿著花棉襖的活潑又新奇的“演員”——人形機器人,春晚首次由機器人演繹了變換隊形、舞動身體、轉手絹等舞蹈動作,驚艷四座,完美詮釋了人機互動的民間藝術魅力新形式,是人類史上首次大型全AI 驅動的全自動集群人形機器人表演。這或許可以作為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走向公眾視野的一個標志。
業界預計,今年或是人形機器人步入發展的拐點時期。工信部發布的《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》明確,2025年將實現關鍵技術突破與批量生產,2027年形成規模化產業鏈,2035年市場規模或達3000億元。政策目標清晰,疊加AI大模型技術突破,行業進入爆發前夜。在技術層面,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包括人工智能、高質量數據集、伺服控制和運動控制等,目前伺服控制和運動控制等技術突破,使得人形機器人在關節高精度傳動、前空翻、空中回旋踢等性能日益提升。
智能化的加速推進,不僅發生在機器人也同樣在滲透率快速提高的新能源汽車領域,智能汽車與人形機器人呈現技術同源性,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稱,“汽車終將演變為移動智能體”,從大模型到 DeepSeek,從智駕方案到智能網聯,從智駕平權到高階智駕……智能化正在以迅猛發展勢頭重塑中國汽車產業,車企通過AI賦能,開辟第二增長曲線,同時反哺智駕技術迭代,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閃耀登場。
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 “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”,2025年汽車智能駕駛有望進入高速發展期。新產品、新理念、新營銷模式正在為智能駕駛領域的發展帶來動力,汽車行業智能化有望迎來廣度和深度的雙重拓展,智能化無疑為汽車產業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預計超8500億元,城軌營業里程將達1.3萬公里,同比增長7.5%。中國軌道交通裝備2024年出口額達9.26萬億元,近十年復合增長率10.92%。在技術應用方面,軌道交通在智能化進程也在快速推進,從基礎設施建設到車輛制造,從通信信號系統到運營管理,智能制造裝備諸如無人化檢修機器人在場景加速滲透。與此同時,政策強調“新建與改造并重”,早期線路智能化升級需求迫切,高端裝備國產化提速,高鐵軸承、牽引系統等核心部件打破海外壟斷,軌道交通設備更新開啟了新的智能制造周期。
2025年,人形機器人量產、智駕技術推廣、軌交投資放量三大趨勢交織,智能制造領域迎來“政策-技術-市場”三重共振。通過對人形機器人、智能汽車、軌道交通等智能制造領域的分析可以看出,這些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,技術不斷突破,應用場景日益豐富,市場需求持續增長,智能制造領域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。
Part.02
為何當前是布局智能制造的較好時點?
今年以來Deepseek開啟了一輪科技牛結構性行情,未來隨著產業趨勢持續兌現,有望成為新一輪科技牛主線。智能制造領域作為科技與制造的深度融合,將在這輪科技浪潮中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。無論是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崛起,還是智能汽車、軌道交通等產業的持續發展,都將為智能制造產業鏈帶來業績增長的動力,主要聚焦于智能制造產業的科創機械指數具有配置價值:
首先,政策紅利密集釋放,符合新質生產力方向。政府將“發展新質生產力”列為首要任務,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并著重提到,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,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,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,科創機械的核心全部都是智能制造行業,是根正苗紅的新質生產力指數,符合當前時點經濟發展的客觀方向。
第二,估值與盈利性價比凸顯。截至今年3月7日,科創機械指數市盈率(TTM)僅39.63,顯著低于科創板其他寬基指數,如科創50(115.61)、科創100(222.44)、科創200(295.83);成分股中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占比68.86%,根據2024年6月30日,年報數據統計,科創機械指數成份股凈資產收益率(ROE)5.24%,安全邊際與成長性相對較高。
第三,產業周期共振。人形機器人、智能汽車、軌道交通均處于技術轉化與規模放量臨界點,疊加制造業順周期復蘇,板塊具備“科技+周期”雙重彈性,科創機械指數投資價值具有傳統周期、國產替代、設備升級、設備更新、經濟復蘇多重機遇。
對于投資者而言,如果想要布局智能制造領域,嘉實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 ETF 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工具。嘉實科創機械 ETF 緊密跟蹤科創機械指數,該指數選取了科創板市場中選取50只市值較大的城軌鐵路裝備、工業自動化、工程機械等領域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,反映了科創板機械產業的整體表現。通過投資嘉實科創機械 ETF,投資者可以一鍵布局智能制造領域的優質企業,核心優勢包括:
精準覆蓋賽道
聚焦智能制造、高端裝備、軌道交通三大領域,前十大權重股涵蓋人形機器人、智能駕駛、軌交龍頭。
高彈性小市值
同花順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2月末,成分股平均市值128億元,300億以下企業占比65%,科創機械指數彈性大,近半年反彈更明顯,截至2025/3/26,近半年科創機械指數漲幅為46.65%(注:科創機械指數歷年表現:2020年22%、2021年32%、2022年-19%、2023年-13%、2024年-11%,數據來源:wind)。
政策與產業共振
受益于“科八條”并購重組支持、設備更新專項債加碼,成分股盈利穩定性強。
嘉實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ETF憑借對核心賽道的精準覆蓋、高彈性特征及低估值優勢,為投資者提供了一鍵布局智能制造的高效工具。當下,正是借道ETF捕捉產業升級紅利的黃金窗口。
風險提示:基金有風險,投資須謹慎。投資人應當閱讀《基金合同》《招募說明書》《產品資料概要》等法律文件,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,特別是特有風險,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、投資經驗、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。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、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,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。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,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。本產品由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,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、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。
知識課:科技行情波動,怎么看?怎么辦?
投資課:AI浪潮下的智能制造產業機遇
2025-04-02 來源:嘉實基金
今年以來,DeepSeek 大模型開源爆火,人工智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更新迭代,科技股行情持續演繹。在這波科技浪潮中,智能制造領域的多個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,人形機器人、智能汽車、軌道交通等領域不斷涌現新的突破和應用,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。
Part.01
智能制造多點開花
科技賦能多領域革新
今年春晚舞臺上,一群穿著花棉襖的活潑又新奇的“演員”——人形機器人,春晚首次由機器人演繹了變換隊形、舞動身體、轉手絹等舞蹈動作,驚艷四座,完美詮釋了人機互動的民間藝術魅力新形式,是人類史上首次大型全AI 驅動的全自動集群人形機器人表演。這或許可以作為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走向公眾視野的一個標志。
業界預計,今年或是人形機器人步入發展的拐點時期。工信部發布的《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》明確,2025年將實現關鍵技術突破與批量生產,2027年形成規模化產業鏈,2035年市場規模或達3000億元。政策目標清晰,疊加AI大模型技術突破,行業進入爆發前夜。在技術層面,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包括人工智能、高質量數據集、伺服控制和運動控制等,目前伺服控制和運動控制等技術突破,使得人形機器人在關節高精度傳動、前空翻、空中回旋踢等性能日益提升。
智能化的加速推進,不僅發生在機器人也同樣在滲透率快速提高的新能源汽車領域,智能汽車與人形機器人呈現技術同源性,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稱,“汽車終將演變為移動智能體”,從大模型到 DeepSeek,從智駕方案到智能網聯,從智駕平權到高階智駕……智能化正在以迅猛發展勢頭重塑中國汽車產業,車企通過AI賦能,開辟第二增長曲線,同時反哺智駕技術迭代,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閃耀登場。
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 “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”,2025年汽車智能駕駛有望進入高速發展期。新產品、新理念、新營銷模式正在為智能駕駛領域的發展帶來動力,汽車行業智能化有望迎來廣度和深度的雙重拓展,智能化無疑為汽車產業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預計超8500億元,城軌營業里程將達1.3萬公里,同比增長7.5%。中國軌道交通裝備2024年出口額達9.26萬億元,近十年復合增長率10.92%。在技術應用方面,軌道交通在智能化進程也在快速推進,從基礎設施建設到車輛制造,從通信信號系統到運營管理,智能制造裝備諸如無人化檢修機器人在場景加速滲透。與此同時,政策強調“新建與改造并重”,早期線路智能化升級需求迫切,高端裝備國產化提速,高鐵軸承、牽引系統等核心部件打破海外壟斷,軌道交通設備更新開啟了新的智能制造周期。
2025年,人形機器人量產、智駕技術推廣、軌交投資放量三大趨勢交織,智能制造領域迎來“政策-技術-市場”三重共振。通過對人形機器人、智能汽車、軌道交通等智能制造領域的分析可以看出,這些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,技術不斷突破,應用場景日益豐富,市場需求持續增長,智能制造領域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。
Part.02
為何當前是布局智能制造的較好時點?
今年以來Deepseek開啟了一輪科技牛結構性行情,未來隨著產業趨勢持續兌現,有望成為新一輪科技牛主線。智能制造領域作為科技與制造的深度融合,將在這輪科技浪潮中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。無論是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崛起,還是智能汽車、軌道交通等產業的持續發展,都將為智能制造產業鏈帶來業績增長的動力,主要聚焦于智能制造產業的科創機械指數具有配置價值:
首先,政策紅利密集釋放,符合新質生產力方向。政府將“發展新質生產力”列為首要任務,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并著重提到,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,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,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,科創機械的核心全部都是智能制造行業,是根正苗紅的新質生產力指數,符合當前時點經濟發展的客觀方向。
第二,估值與盈利性價比凸顯。截至今年3月7日,科創機械指數市盈率(TTM)僅39.63,顯著低于科創板其他寬基指數,如科創50(115.61)、科創100(222.44)、科創200(295.83);成分股中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占比68.86%,根據2024年6月30日,年報數據統計,科創機械指數成份股凈資產收益率(ROE)5.24%,安全邊際與成長性相對較高。
第三,產業周期共振。人形機器人、智能汽車、軌道交通均處于技術轉化與規模放量臨界點,疊加制造業順周期復蘇,板塊具備“科技+周期”雙重彈性,科創機械指數投資價值具有傳統周期、國產替代、設備升級、設備更新、經濟復蘇多重機遇。
對于投資者而言,如果想要布局智能制造領域,嘉實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 ETF 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工具。嘉實科創機械 ETF 緊密跟蹤科創機械指數,該指數選取了科創板市場中選取50只市值較大的城軌鐵路裝備、工業自動化、工程機械等領域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,反映了科創板機械產業的整體表現。通過投資嘉實科創機械 ETF,投資者可以一鍵布局智能制造領域的優質企業,核心優勢包括:
精準覆蓋賽道
聚焦智能制造、高端裝備、軌道交通三大領域,前十大權重股涵蓋人形機器人、智能駕駛、軌交龍頭。
高彈性小市值
同花順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2月末,成分股平均市值128億元,300億以下企業占比65%,科創機械指數彈性大,近半年反彈更明顯,截至2025/3/26,近半年科創機械指數漲幅為46.65%(注:科創機械指數歷年表現:2020年22%、2021年32%、2022年-19%、2023年-13%、2024年-11%,數據來源:wind)。
政策與產業共振
受益于“科八條”并購重組支持、設備更新專項債加碼,成分股盈利穩定性強。
嘉實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ETF憑借對核心賽道的精準覆蓋、高彈性特征及低估值優勢,為投資者提供了一鍵布局智能制造的高效工具。當下,正是借道ETF捕捉產業升級紅利的黃金窗口。
風險提示:基金有風險,投資須謹慎。投資人應當閱讀《基金合同》《招募說明書》《產品資料概要》等法律文件,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,特別是特有風險,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、投資經驗、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。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、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,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。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,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。本產品由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,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、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。